如何看待族裔平等 纽约亚裔历史教材和漫画引争议
纽约市立法要求所有公立学校教授亚太裔美国人历史,以纠正对亚裔的歧视和偏见。该计划将于今年秋天在法拉盛244小学试点,该校的学生有九成是亚裔。试点使用的教材是新编写的《被隐藏的声音——亚太裔美国人》。预计在收到老师的反馈之后,一个更完善的跨学科课程将在2024年春季推出。
目前,纽约市教育局编写的亚裔历史教材可以在教育局的网站下载(https://rb.gy/quh6m),并附有一本名为《Who Belongs?》的有关身份认同的漫画,作为辅助读物(详见链接:https://rb.gy/o7p3u)。
然而,布碌崙八大道博主凌飞在审视了这套教材和漫画后,对新教材中的激进部分如同性婚姻(第322页),以及漫画中的左派意识型态提出异议。后者在渲染了华裔的受害者身份后,用黑色的拳头(象征BLM黑命贵)与彩虹旗(象征LGBTQ)来代表抗争的典范。
“我最担心的就是,华裔的历史被塑造成一个纯粹的受气包形象。”凌飞说,他希望展现华裔是“奋斗者”和“贡献者”,而非强调作为“受害者”的角色。他希望在学校教材中看到的美国华人/亚裔历史,不仅仅是一部苦难史,更是一部荣耀史;是前辈们在艰难环境下奋斗,对美国社会产生贡献与影响,始终充满着励志,而不是左派想要塑造的受害者。
如何看待族裔平等?他说,他主张常识下的平等,而不是种族对抗模式下的平等。他反对左派的斗争论,把美国历史塑造成白人原罪论,把族群分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美国的系统性种族歧视。
凌飞认为,左派利用受害者心态宣传,“害惨了非裔族群”,美国亚裔应该避免成为这种心态的牺牲品。他指出,左派的“美国原罪论、白人特权论”话术用在美国亚裔身上,就站不住脚。例如:美国亚裔不穷,因为努力学习工作;美国亚裔不逃学,因为重视教育传统;美国亚裔大多不吸毒,因为反对鸦片毒品;美国亚裔不打砸抢,因为遵守法律秩序。
凌飞说,从1840年开始在纽约定居的Quimbo Appo,到1858年在曼哈顿华埠开店的广东商人阿肯(Ah Ken),到1883年成立了纽约中华公所;再到1896年与美国政府打官司并赢得出生公民权的黄金德(Wong Kim Ark)等等,美国华人/亚裔在历史上并不只是被动地承受歧视与苦难,而是积极地参与并改变了美国历史。
他强调,美国华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美国梦相契合,他们善良、勤奋、守法、上进,对美国的贡献成就有目共睹。“如果片面强调受害者情绪,对于推进美国华人更多参与、融入社会并无益处。”
谈及“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常常有人将其视为一种负面的刻板印象,认为它是用来掩盖亚裔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分化亚裔与其他少数族裔之间的关系。凌飞说,他反对将美国人人为地区分为少数族裔与多数族裔、制造对立,但他为亚裔能够成为美国的模范族群而感到骄傲,这是亚裔“工作努力,家庭稳固,重视教育,追求上进”的必然结果。
所以,他认为身为亚裔的诉求,不应该是“停止亚裔仇恨”这种防守、弱者乞求、非正面性的空泛诉求,而应该是进取、自豪、尊重、正面性的诉求。他主张,推动亚裔历史进入学校教育,“让民众了解亚裔的成就和对美国的贡献,承认并尊重亚裔的模范性,这才是对亚裔真正有利的诉求。”
他表示,纽约通过将亚裔历史列入公校教材的法案,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进步,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挑战。他希望华人家长们,“对于这些亚裔历史教材擦亮眼睛,不要让左派把亚裔的下一代洗脑成受害者心态,让这个历史教材又成为左派贩卖政治正确毒药的机会”。
相反,他认为,这个亚裔教材应该教会亚裔如何认同自己,并且为自己的历史而骄傲,“这是美国华人的自我认同的漫长征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