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观光客周末挤进纽约华埠 人手一杯饮料
纽约市曼哈顿下城华埠(Chinatown)的勿街(Mott St.)上,周六(6日)观光客人潮如织。顶着中午户外高温,美国、欧洲,或者东南亚游客,人手一杯冰奶茶或冰咖啡,神色自若地在纽约最资深的唐人街走动。
历经911恐攻事件、2008年金融海啸,华埠再因两年疫情重创经济与人口发展。今年暑假,这座百年古城终于迎来许久未见的游客潮。
据非营利组织“欢迎来华埠”(Welcome to Chinatown!)近日公布华埠景气报告,自2019年至2021年,当地流失了57%的餐饮业与28%的零售业岗位。
不过,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华埠的餐饮业环境正在复苏,但模样却起了变化。
从坚尼路(Canal St.)转入勿街,疫情中关闭的粤菜餐厅“篁上篁”,原址改为“张亮麻辣烫”,里头兼卖手摇饮。而披露街(Pell St.)上,侨团摆酒席最爱的喜运来酒家,对面则开了间“Miss Du”,专卖新潮的港式饮料。
从勿街延伸出的宰也街(Doyer St.),传统发廊“彩蘋”斜对面新开了一间风格洗练、装潢摩登的咖啡馆“Artbean”,招牌是黑糖拿铁,小冰箱装着无酒精气泡水,墙上挂着香港年轻艺术家的创作。
绕回勿街,本来在华埠一支独秀的咖啡馆“丝路”,邻近又多了一间卖冰粥的珍奶店。
传统的餐馆与服务业在老城里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快、轻、利润更高的“液体生意”。
“做餐馆的人都晓得,‘酒水利润’(liquor profit)比进厨房切丝切丁的盈利还好。”华埠商业改进区(Chinatown BID)与华埠共同发展机构(Chinatown Partnership)的执行总监陈作舟6日受访时表示,“只是唐人街跟其它区域相比,少了很多酒牌。”
采访当天,陈作舟的眼神紧盯着游客手上的饮料,口中念叨:“你看,他们手上拿的其实也是种‘酒水利润’。”
饮料店一间接着一间开,当地人担不担心影响古城风貌?
“这个我倒不担心,中国饮食传统有长久的历史,再怎么样,还是会有人想来华埠吃传统、正宗的中国料理。”陈作舟说。
仔细观察,华埠新开的餐饮,与传统餐馆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多提供信用卡付款,而非限定现金支付。
“这是华埠商家吃亏的地方,要证明生意受损跟政府拿补助的时候,不论是911还是前两年疫情的薪资保护计划(PPP),商家都拿不出证明。”陈作舟表示。
“不过,这些业者平常已经拿了‘额外’的利益,‘有原因’才用现金支付嘛。平常已经先拿好处了,所以碰到大灾害的时候,不可能再兼顾鱼跟熊掌。”他说。
不论是美国联邦统一发放或是各州的灾情补贴,都会要求业者申请补助时,要清楚附上企业的运营文件,包括薪资、销售等银行资金往来的记录。如果采用现金支付,这项资料很难齐全。
“欢迎来华埠”的报告指出,只能“现金支付”正是造成华埠商家领取联邦或州补助比率,低于纽约市商家平均的原因之一。
华埠周六的游客潮,让50年的粤菜老餐馆“合利”接近下午三点,店内三张大圆桌依旧高朋满座,连员工放饭的时间都没有。
“周六的生意是不错!”餐馆负责人Jonny Mui笑着说。
目前,华埠商家并不担心周末的游客量,只是还缺了中国游客这块拼图。
“中国游客一个人从机票、酒店加上各种消费,消费力可以达到人均7,000美元。”陈作舟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