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职棒烟火之夜 庆祝法拉盛建镇377周年
法拉盛发展中心负责人傅鹤鸣8月31日宣布,将于9月2日在花旗球场举办的“大都会职棒焰火之夜”上,庆祝法拉盛建镇377周年,表彰对法拉盛发展有贡献的人士和机构。
法拉盛发展中心是法拉盛社区中唯一一个每年都特别庆祝法拉盛建镇的机构,今年的庆祝活动在因疫情暂停两年后回归,今年是法拉盛建镇377年。法拉盛是一个有着悠久和丰富历史的城镇,它建镇于1645年10月10日,比美国建国还要早131年,其早期历史与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的历史息息相关。
傅鹤鸣认为,法拉盛有今天的地位不仅归功于华人40年来的辛勤努力,更是早期欧洲移民垦荒的血泪成果。
1611年,荷兰商人分乘两艘船来到如今的哈德逊河流域,这是荷兰人第一次踏上纽约这块土地。1624年,首批荷兰殖民者来到曼哈顿,建立荷兰殖民地。1628年,一艘荷兰探测船在曼哈顿东河水域发现一处水草丰茂之地。船员们想起故乡荷兰港口“弗利辛根”(Vlissingen),遂以“弗利辛根”命名。1645年10月10日建镇,荷兰人在“弗利辛根”建立了镇行政机构。那时前后,来自英格兰的移民经荷兰人许可,开始定居在法拉盛。英国人按照英文习惯,把Vlissingen读成Flushing。
那么法拉盛为什么称为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的发源地呢?这与法拉盛的一段历史有关。法拉盛建镇时的章程规定:凡是出自个人良心的宗教信仰,当局不得干涉。当时宗教崇拜是法拉盛居民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但是荷兰新总督彼得·史岱文森(Peter Stuyvesant)上任后发布命令,要求除了侍奉“荷兰改革宗”(Dutch Reformed)教派之外,居民不得信奉其它宗教。而当时新英格兰“贵格教派”(Quakers)的信徒已来到法拉盛,他们宣讲的教义受到欢迎,收留他们到家中聚会的法拉盛居民因此受到迫害。1657年,30名法拉盛居民联名写出给纽约总督的抗议书——《法拉盛宗教自由陈情书》,争取宗教信仰自由,这部陈情书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还要早一百多年,成为标志性的美国宗教信仰自由运动的起源。
到了近代,有几个大的历史背景,也为法拉盛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854年,铁路来到法拉盛,把曼哈顿和法拉盛连接起来。1927年7号线地铁的终点站延长至法拉盛和时代广场,带动了法拉盛7层公寓大楼的建设热潮。1939年,世界博览会在法拉盛旁边的“可乐娜公园-法拉盛草原”举办,拉瓜迪亚机场兴建;1964年世界博览会第二次在可乐娜公园-法拉盛草原举办,带来了谢亚球场(Shea Stadium)和大都会职业棒球队(New York Mets)。中华民国当局派出代表团参加世博会,设立了“中华馆”,台湾人发现了有地铁连接曼哈顿的法拉盛;1965年移民法改革,彻底废除了国籍配额制,取而代之的是东西半球的限额:东半球为17万名,西半球为12万名,而任何一国每年的限额最高不得超过2万名。当时美国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所以配额基本给了台湾人。有了亲属移民配额后,台湾早期来美的留学生就申请家属移民美国,他们纷纷来到法拉盛定居。台湾移民对建设法拉盛立下汗马功劳。1990年代后,大陆移民、留学生开始涌入法拉盛,法拉盛完全发展成一个以华人移民为主的社区,商业也蓬勃发展。
在庆祝法拉盛建镇之际,傅鹤鸣将在“大都会职棒焰火之夜”表彰以下机构和个人:在华人媒体从业近40年的资深媒体人彭广扬、美国华裔导演先锋胡安、法拉盛现代都市面貌的开创者“富顿集团”(F&T Group)、在社区游行中体现“法拉盛纪律”的弗兰西斯路易斯高中(Francis Lewis HS)以及庆祝活动赞助单位MSC Cruises和安保健保(Emblemhealth)。
当晚7点在花旗球场,纽约大都会队将对战华盛顿国民队;在开赛前,将由100名5-11岁的儿童身着“庆祝法拉盛建镇377周年”的T恤,演唱美国国歌。
“大都会职棒焰火之夜”普通门票:25元(上层504区);法拉盛建镇377周年的T恤:10元;包厢门票:150元(204区,有红酒和啤酒供应)。购票联系电话:917-375-774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