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疫情三年,中共的封控导致中国经济迅速下滑。中共称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但目前青年人失业率创历史新高,房地产行业面临危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也正在改变。专家们分析认为,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没有信心,中国零售市场超级疲软。 近几周来,中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放缓迹象,高盛、美国银行、渣打银行、摩根大通和野村控股等机构纷纷下调对中国的增长预期。 端午节期间,中国旅游支出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凸显了消费放缓。根据中共文化和旅游部的一份声明,同期国内旅游收入为373亿元人民币(52亿美元),是2019年疫情爆发前的94.9%。国内旅游人数1.06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12.8%。 此外,中国乘用车协会估计,中国6月份乘用车销量预计将下降5.9%。 在刚过去不久的中国电子商务盛会“618”购物节上,很多民众告诉《日经亚洲》,他们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促销不再动心。虽然中共坚持扩大内需,但中共的坚持和国民的需求似乎大相径庭。专家们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因中共病毒后遗症、房地产疲软和青年失业率高升正在变得更加节俭。 存款已不够安全 消费者缺乏信心 中国人的消费热情已今非昔比,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疲软是拖累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日经亚洲》报导,瑞士百达财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执行董事、资深亚洲经济学家陈东表示,由于中国人的家庭存款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着人们不愿将银行账户中的资金用于消费或购买房产。他说:“我们看到消费者普遍缺乏信心,不仅在零售业。” 总部位于广州的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中共病毒的后遗症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仍在,许多人对消费仍持谨慎态度。 专家:中共将国安放第一 难以就经济刺激达共识 《日经亚洲》报导,中共一直试图把中国的经济从出口和房地产投资拉动增长转向消费拉动,但过去三年国内消费放缓。随着外部需求持续下降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扩大内需以保持增长。 虽然中国经济在逐步复苏,但所依据的数据基于一个非常低的基数,即遭到疫情三年重创后的数据。同时,复苏并不均衡,据报导,第一季度只有服务业5.4%的增长超过GDP增长。 野村证券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复苏乏力、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是维持中国复苏的主要挑战。他认为,由于中共将国家安全置于大多数其它政策目标之上,政策制定者可能难以就经济刺激达成共识。 失业率创新高 中国市场“超级疲软” 中国消费者正处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情景之中。中国的家庭经济遭到疫情重创后,不确定的就业市场让前景更加暗淡。中共近期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已升至20%以上的历史最高点,这意味着中国650万年龄在16至24岁之间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中国恒生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王丹指出,自中共病毒疫情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未来几年的悲观前景,收入增长永久放缓,这也导致消费下降。与此同时,工作不稳定也降低了人们投资住房或日常消费的意愿。 《日经亚洲》的报导指出,许多求职者已转向零工以维持生计。根据中国最大的外卖平台美团的企业报告,该公司的注册骑手数量在2022年激增100万,达到624万,而2021年和2020年分别仅增加了57万和71万。 注册网约车司机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截至4月底,已有541万注册司机,比两年前增长了60%。然而,乘车需求在同一时期几乎没有增长。 另据路透社报导,分析师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在疫情后的第一个大型购物节上展开激烈竞争,提供大幅折扣以吸引消费者,这是平台和消费者信心减弱的结果。 Kungfu Data的首席执行官乔什·加德纳(Josh Gardner)指出:“在活动期间,平台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了所有这些巨大的激励措施,这把每个人都宠坏了。”“每个人都在找借口,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超级疲软的零售市场。” 6月18日,高盛发表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报告说:“随着重新开放的提振作用迅速消退,人口结构、房地产多年低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中期(medium-term)挑战,可能在中国增长前景中变得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