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疫情封控三年,重创经济,很多大公司被掏空。解封后经济复苏不济,引起白领阶层裁员大潮。在房贷、养家的巨压下,一二线城市涌现一批“假装在星巴克上班的中年人”。女白领“假上班”穿帮后,在街头放声大哭。 中年女白领“假装上班” 怕穿帮放声大哭 港媒《星岛日报》7月16日报导,在星巴克假装上班的中年人穿一身精致得体的职业装,提着公文包,在工作日步履匆匆走进星巴克,却闲坐整日,直至捱到需要“下班回家”的那一刻。 两次失业的萱萱不愿家人担忧,无奈成为“假装上班”的一员。她说,“短短半年被炒了两次,我瞒着老公和婆婆,搭伴一同失业的前同事,上午去咖啡厅投简历,下午转战图书馆。直到有天,老公突然来电话,说恰好经过我公司想来看看,眼见谎言快被戳穿,我当时就崩溃了,一个人站在街上,放声大哭……”萱萱回想那段“假装上班”的光景,仍难掩激动和酸楚。 拥有硕士学历、现年40岁的萱萱透露,由于原雇主主营的食品供应链业务,面向企业用户,唯有频繁参加展会才有销路,疫情封控令公司损失惨重,她在一次同老板娘言语冲突后被辞职。 此后,她被一家自称做元宇宙的网企录用,但未过试用期又遭淘汰。 萱萱表示,在求职时屡遭年龄歧视,一家公司主管直截了当对她说,“你40岁,就没有创新了。” 中国大陆网络上近来流行“35岁魔咒”的说法,代表不少逾30岁的人正面对失业、没有结婚和没有孩子等多重打击。 据报导,中国就业市场疲软,职场上年龄歧视普遍存在,有受访者,指就连中共政府都将大多数公务员职位的招聘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 搜狐公众号“极昼工作室”6月发表的“当一个45岁的中年男人重新找工作”文章指出,现年45岁的魏鹏(化名),10年前担任大陆南方一家家居用品企业的区域总经理。当时,魏鹏的年薪80万元(人民币,下同),有房有车,旗下有超过100名下属。 文章说,魏鹏在今年失业,45岁的他却一直找不到正职工作,应征肯德基、必胜客、宜家、星巴克等连锁店的兼职工作,全失败。其中,面见他的肯德基店长直言,他们招的时薪16.5元前台饮料员职缺,“小伙子小姑娘学生最好”。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许多中年男女的共鸣,不少网路评论者纷纷议论“45岁能做什么”,直言中国中年失业群体的数量日趋庞大,且中年失业对社会、国家的冲击,将明显大于青年人失业。 互联网企业裁员潮持续 “公司快被掏空” 曾经被资本视作“香饽饽”的互联网行业也步入寒冬。据报导,去年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净流失2.8万人;今年首季大型网企也有近万人离开。 报导说,35岁的晓丹曾在一家大型网企做市场运营,她与从事互联网金融管理的老公双双待业。她说:当通知到我的时候,公司已经裁员3拨了,部门只留下三分之一员工;谁知老公也跟着被裁,他们整条产品线都被铲掉……心情差到极点。 晓丹说,前雇主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到代工厂加工,整条供应链一应齐备,但“疫情期间工厂不能照常开工,疫后消费复苏又不强劲,公司都快被掏空了。” 报导强调,晓丹夫妇的遭遇成为大陆互联网企业裁员潮的缩影。 除了拼尽全力自救,失业的中年人也开始节流消费。“刚刚买房,就遭遇突如其来的双失业”,晓丹惆怅地说,以原来二人70万元的年薪,本可轻松应对新房装修和月供1.8万元按揭;如今面对现实压力,装修只能押后,要小孩的计划也搁置。 互联网公司从2018年开始就出现了裁员潮。宏观经济的持续疲软传导到了个人身上,有关“裁员”的消息一波接着一波。烧钱最猛的互联网员工,率先沦为泡沫破灭时的“代价”。当时,京东证实将进行裁员。白领被裁,哀鸿遍野。 由于经济不景气,中国大陆去年底再掀裁员风潮。 今年1月底,中国新闻网报导,中华英才网、诺基亚、夏普、国美在线、华锐风电等企业,去年底纷纷宣布进行大规模裁员。公司并购、行业整合,令年末职场暗潮汹涌,人心惶惶。2013年伊始,部分企业纷纷掀起裁员风潮。上班族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日。 庞大的中年失业群体不容忽视 历经三年疫情,中国大陆中青年失业问题严峻。 5月份,中国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飙至20.8%,再创有统计以来新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警告,青年失业问题可能再延续10年,短期内将继续恶化,若不妥善处理,将在经济领域之外引发其它社会问题,甚至变成政治问题的一个导火线。刘元春是中共政府重要经济顾问。 实际上,年轻人失业率飙高,中年失业人群,在数据和报导中却较少被关注。 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4月1日发出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王明远的文章。王明远表示,当前中国失业率统计明显失真,保守估计目前16岁到40岁的青年绝对失业人口,比疫情前增加了2500万到3000万人左右。 王明远的估算依据是,大陆A股上市企业的平均员工数量比疫情前缩水11.9%;中小微企业去年注销率约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