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分析:为何中国出现通缩 而其它国家都通胀

2023-8-12| 发布者:mghrshw

摘要:7月份的中共官方数据表明,中国现在已经不得不应对经济通货紧缩的威胁。消费者价格(CPI)和生产者价格(PPI)自2020年以来首次同时下降,加剧了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健康状况的担忧。相对于世界许多其它地区面临 ...

7月份的中共官方数据表明,中国现在已经不得不应对经济通货紧缩的威胁。消费者价格(CPI)和生产者价格(PPI)自2020年以来首次同时下降,加剧了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健康状况的担忧。

相对于世界许多其它地区面临的通胀压力,中国物价下跌的消息显得更令人不安。造成这一问题的独特性因素是深刻而根深蒂固的。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

1. 为什么其它国家都存在通胀 唯独中国出现通缩?
美国和其它主要世界经济体在COVID-19疫情后重新开放时,开始出现通胀飙升,因为政府给企业以及家庭的救济刺激了被压抑的需求。

今年年初,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因为中共在去年12月终于结束了COVID清零限制措施。但事与愿违。中国老百姓不愿意消费,消费者支出增长依然疲软,而长期的房地产市场低迷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阻碍了人们购买大件物品,并影响了家具和家用电器的售价。

鉴于全球大宗商品成本疲软以及北京对电力行业的长期控制,能源价格也在下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价格战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企业也在降价以减少在疫情期间积累的过剩库存。

但是,并非所有行业的价格都在下跌。自新冠疫情限制结束以来,旅行和餐饮等服务支出激增,这些行业的价格出现持续上涨。

2. 如果中国商品都便宜了 对消费者来说不是更好吗?
这不是真的。更便宜的价格听起来不错,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购物者肯为此花钱。当大宗商品价格长时间下跌,人们会认为最好推迟购买电器等昂贵物品,因为价格可能会继续下跌。这进一步抑制了经济活动,进而迫使企业降低出厂价格。

因为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所以对他们来说,上述经济活动可能最终转化为收入减少或失业,从而导致支出减少,陷入危险的螺旋式下降。

3. 对企业的影响如何?
对企业而言,较低的价格通常会导致企业收入和利润下降,从而抑制公司投资和招聘。通货紧缩还会提高经济中的“实际”利率或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利率水平。企业贷款服务成本的上升会降低其投资能力,进而抑制需求,引发更多通货紧缩。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债务通货紧缩”可能引发经济衰退或萧条,因为人们还不起贷款,银行也因此受到损害。以日本为例,20世纪90年代,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陷入经济长期停滞,通缩至今仍困扰着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央行过去实施的负利率政策貌似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今年开始日本对货币政策进行新的调整。

4. 对外国投资者的影响?
考虑到企业在通货紧缩时期面临降价压力,最明显的影响可能是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一般而言,困难时期,国债的上涨空间更大,因为它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和投资受到抑制的担忧通常会促使政府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使一国债券更具吸引力。

但是瑞穗银行首席亚洲外汇策略师张建泰(Ken Cheung)表示,中国主权债务的收益率“与主要市场相比太低”,无法吸引外国投资者。

5. 这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在短期内,中国商品价格下降可能会给发达国家带来一些好处,为美欧等国努力遏制上升的通胀提供一些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近年来,这两个地区都在试图限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此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例如,美国CPI指数的计算以住房、食品、能源和医疗保健为主,这些跟中国进口商品关系不大。

新兴市场可能会欢迎较低的各类机械工业品价格,但这些国家也同样可能警惕遭遇中国的过度竞争,削弱其国内产业发展。

6. 这种情况以前发生过吗?
是的。在2009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出现短暂通缩时,北京每次都以强有力的货币宽松和大规模财政刺激作为回应。

尽管北京誓言要加快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并加大对低迷房地产市场的支持,但许多经济学家预计,这次不会像过去那样出现大规模的建筑热潮,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将经济转向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例如依靠先进技术。

这将使北京的应对措施更类似于其对1998年通货紧缩时期的应对措施。人们认为,1999年的通货紧缩是结构性的。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北京对表现不佳的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并缩减了国有部门的规模。

7. 这次有招可以使吗?
经济学家、投资人士都普遍认为,北京很难依靠过去的老办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暂时回避经济失衡的问题。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上周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中将中国出现的经济疲软叫做“经济长新冠”(economic long COVID),认为中国的经济困难不仅仅是因为过去3年极端清零政策,而是过去几十年的系统性问题堆积所致。

中国的经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一直不平衡,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同时压低工人工资,限制中国家庭的投资选择,使他们只能把钱投在买房和建工厂上,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现在,中国面临着住房和工厂预计会长期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年轻人失业率飙升。因此,许多人买不起或不需要新房——以及购置新家所需的电器和设备等。

波森表示,中国的“经济长新冠”拖累增长不会是短暂的,可能会困扰中国经济多年。而唯一可靠的药方是说服中国民众和私营企业坚定地相信,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侵入是有限度的,但对独裁政策来说,这药方是无法奏效的。

目前,中共监管机构已向经济学家、分析师及研究人员施压,要求他们避免讨论中国通缩及资金外流等负面评论。同时,当局也不承认出现了通缩。

鲜花

雷人

握手

路过

点赞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