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生产的“新三样”产品因产能过剩纷纷涌入国际市场,加剧了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 北京已公开表示将重点出口更多中国的“新三样”产品,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 长期关注中国问题的外国专家警告称,随着中国产能过剩导致外国政府采取更严厉的反制措施,由此引发的对抗将对中国经济和全球贸易体系造成难以承受的影响。 欧美在行动 不会眼巴巴看着国内产业被毁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周三(3月27日)表示,她计划在4月访华时向北京施压,重点谈论中国的产能过剩、扭曲全球经济问题。 耶伦周三在乔治亚州的一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厂“Suniva”发表讲话说:“中国的产能过剩扭曲了全球市场价格和生产模式,伤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也伤害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工人。”因廉价进口的中国产品涌入市场,该工厂于2017年被迫关停,并在最近重新开业。 耶伦表示,北京的产业政策“迫使世界其它地区的工业萎缩”。 “现在,我们看到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等‘新兴’行业的产能过剩。”耶伦说。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延斯·埃斯凯伦德(Jens Eskelund)本月早些时候告诉CNN:“构成欧洲的工业基础、且在战略上可行的产业因价格过高而被挤出市场,欧洲不可能简单接受这一事实。” “我很难想像,对中国国内需求低迷带来的外部化,欧洲会袖手旁观、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企业)被加速去工业化,”埃斯凯隆德说。 中国内卷严重 低价冲击全球越演越烈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布拉德·W·塞瑟(Brad W. Setser)的一份报告说,除了“电动汽车出口激增”之外,中国还生产了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比任何其它国家都多的风力涡轮机。 他发现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反而增加了一倍多。202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激增至9000亿美元,而2019年的贸易顺差额是4000亿美元。 欧盟商会的埃斯凯伦德表示,该组织发现中国“全面产能过剩”,无论是化学品、金属还是电动汽车的生产。关键是这些中国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欧美市场的同类商品。 中国今年1月和2月以美元计算的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但由于中国产能过剩,企业之间内卷严重,造成互相压价出口,所以出口的实际商品数量及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的增速会比数字本身高得多。 美国电动车领头羊特斯拉(Tesla)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1月公司财报会议上警告说:“坦率地讲,如果不建立贸易壁垒,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几乎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它汽车公司。” 欧洲已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而拜登政府下令商务部对外国产汽车软件展开调查,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涌入美国市场。 中共依然我行我素 毫不理会国外集体不满 尽管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反对中国非理性的低价高出口量,但北京似乎完全无视这些不满,同时也不寻求解决办法。 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的联合创办人荣大聂(Daniel H. Rosen)和合伙人洛根·赖特(Logan Wright)表示,在过去两年里,中国没能增加国内消费,还因为无法向国内买家出售商品,转向将过剩产品出口到国外。 这两位都是长期跟踪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深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发表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 他们说,现在除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连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担心这一趋势,因为“中国正准备通过出口摆脱经济放缓”。 但是北京支持的行业以那些他们想要削弱的海外竞争对手为目标。而且,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能够吸纳如此多的中国商品,也没有哪一个政府会愿意赔上国内的产业和就业来换取中国的廉价商品。 文章预测说,贸易冲突加剧是北京当前政策的必然结果,而且不仅限于北京与发达经济体的关系。 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其它几个成员也已经与北京发生了贸易争端。3月初,巴西对中国进口钢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为了限制从中国的进口,印度提出的反倾销令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南非贸易委员会最近完成了对中国进口产品的评估,并确认存在倾销行为。 文章指出,事实上,北京的经济目标不仅表明它仍然致力于其旧的出口和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而且甚至可能计划扩大中国的制造能力,以进一步增加出口。 分析:北京无力做出改变 中共焦头烂额 “北京不仅似乎不愿意解决国内经济失衡问题,而且可能也缺乏这样做的能力。”荣鼎的文章写道,“这尤其令人担忧。” 文章说,北京现在无力推动这种转变,因为税收收入仅占GDP的14%左右,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4%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北京的税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制造业增值税和其它企业税,而不是个人收入和国内消费税。因此,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向消费拉动型经济转型将导致税收收入大幅下降,削弱北京执行政策的能力。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房地产业长期低迷、家庭支出疲弱和人口萎缩等问题。 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希林(Gary Shilling)曾表示,在贸易上,供应充足时、买方会占上风;而在全球贸易战的情况下,美国就是买方,中国是卖方。 他说,如果你能在世界上找到足够的供应——充足的工业能力、大量的原材料等等——买方必占上风,而不是卖方,因为买方拥有最终的权力,而在全球贸易战背景下,美国是买方,中国是卖方,美国会占上风。 “如果我们不买它们,中国上哪儿能把它们卖掉?他们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出售。”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