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挑战: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岌岌可危,劳动力市场逐渐萎缩,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中国党魁习近平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试图振兴经济。然而,分析认为,这一概念存在三大难题,可能令中国民众感到失望,同时引起世界的不满。 《经济学人》说,尽管中国3月份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但消费者情绪低落,通货紧缩潜伏,许多企业家的幻想破灭。焦虑的背后是对中国脆弱性的深层担忧。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失去20%的劳动力。中国经济引擎房地产业的危机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解决。这将对依赖土地出让获得收入、依赖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实现增长的地方政府造成伤害。 面对上述的种种经济困境,中共党魁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试图以此来提振经济,并避开走通过大规模消费刺激来刺激经济的传统途径。 “新质生产力”将跨越生产钢铁或兴建大楼,而是进入大量生产电动车、电池,发展生物制造及无人机的“低空经济”。但《经济学人》说,习的计划从根本上说就是错的,会令中国人民失望并惹怒世界。 报导说,其中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消费者。中国消费者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远低于全球水平。要在房地产低迷之际恢复消费信心,就必须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要让消费者减少储蓄以增加消费,就必须改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并展开向所有城市移民开放公共服务的改革。但中共不愿意这样做。 在中共的“新质生产力”政策下,部分工业的产能可于2030年前增加逾75%,这就带来了该政策的另一个缺陷,那就是,中国国内需求疲软意味着过程产品必须出口到其它国家。但美国肯定会阻止进口中国产品。欧洲也担心自己的汽车制造商会受到中共倾销的廉价汽车的冲击。虽然中共官员表示,可以向全球南方出口,但如果这些新兴国家的工业发展受到新的“中国冲击”,同样会对中国产品变得警惕。 中国已经占全球制造业的31%。在目前保护主义时代下,中共还能向世界再多输出多少? 实际上,中共向海外输出的廉价商品已经引发全球反击。巴西、印度、墨西哥、印尼、阿根廷、英国和智利等国加入了美欧的行列,这些国家分别对不同的中国进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正在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中共的产能过剩问题视为与中方会谈的首要议题。耶伦说,她在上周访问了美国乔治亚州的太阳能公司Suniva,该公司曾一度被迫关闭,因为它无法与中共以人为压低的价格大量出口的商品竞争。 耶伦也对中共的经济政策发出了警告。她说,北京的政策只聚焦生产,而不是创造需求,就会产生全球溢出效应,这种方式行不通。无法通过出口实现快速成长。 《经济学人》提到,“新质生产力”的第三个缺陷是习对企业家不切合实际的看法。目前,受政治青睐的行业投资激增,但资本主义冒险的基本机制却遭到了破坏。许多企业家抱怨习的决策难以预测,担心遭到清洗甚至逮捕。股市的相对估值创下了25年来的新低;外资态度谨慎;中国出现了资本外逃和富豪移民的迹象。报导说,除非中共解除对企业家的束缚,否则创新将受到影响,资源将被浪费。 “更糟的是,其(中共)不平衡的增长模式可能会破坏国际贸易。如果是这样,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学人》说,既然“新质生产力”有这些明显的缺陷,那中共为什么不改变路线呢?原因之一是中共党魁不听。在习的集权统治下,经济专家被边缘化,领导人过去收到的回馈也变成了阿谀奉承。另一个原因是在他统治下,国家安全优于经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