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共政治局开会讨论经济,仅称实现“良好开局”,却罗列了一系列挑战,包括“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中共政治局也在唱衰经济,并仍然束手无策。会议决定7月召开三中全会,但隐患犹存。 “党中央”唱不响“经济光明论” 中国经济每况愈下,中共不准唱衰,只能“唱响经济光明论”。在中共高层的授意下,中共国家统计局编造了一季度GDP增长5.3%的假数据,但严重缺乏各项基础数据的支撑,被外界轻易戳破。 假如中国经济一季度真增长5.3%,政治局会议完全可以称“开门红”。然而,政治局成员们都知道统计数字是假的,仅勉强称,“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实现“良好开局”。 政治局会议不痛不痒的评价,自行戳穿了中共统计局编造的数据。 一年前,2023年4月28日,中共政治局也曾开会讨论经济,当时公布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但那次会议称,经济增长“主要是恢复性的”,“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后,中共统计局编出了更高的数字,但政治局的评价仍然是“良好开局”,泄露了中国经济的实情。 政治局会议含糊地称经济“回升向好”,但缺乏具体支撑,反而承认“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需求不足主要因为老百姓失业率高、收入低;企业经营若只专注国内有限的市场,生存就会困难,所谓的“内循环”根本无法实现。中共不得不又寄托于国外市场,但外部环境却越发恶劣,西方各国齐声指责中共搞出的产能过剩和倾销。 内外都很难有出路,政治局没有解方,只能继续称“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然而,政治局会议的说法只能令官员们更没有信心。 政治局会议重复的一些措施缺乏针对性,不但解决不了难题,还暴露了更多真相。 会议称,“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真正压降债务”。 地方高额债务问题始终是重大隐患,中共只能用超长期新债填补旧债,把问题往后推。中共高层拚命保党,但这等于埋下了更大的定时炸弹,本身就是自取灭亡的做法。 政治局没有新招数 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扩大国内需求”。 “大规模设备更新”主要指企业,还应包括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国有企业正等着中央的新一轮投资,又是一轮贪腐的好机会,但中共真正能拿出多少钱来,目前尚未看到具体数字;无论多少,都要借更多的债,这绝非扩大需求的良方,而是又一场经济运动。此举势必又造成大量浪费、无效投资,而且会进一步推高企业产能。 民营企业得不到中共的投资,没有钱更新设备,也没有意愿更新设备。中共的新经济运动完全违背市场规律,将带来新的恶果。 中共正在各地宣传“消费品以旧换新”,但民众并不买账。老百姓消费不断降级,当然不会把用得好好的耐用消费品扔掉,再花钱买新的。于是,中共又瞄准了乡村,政治局会议称,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 中国地产泡沫正被挤破,政治局眼看没招,仅继续称“做好保交房工作……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中共政治局是否讨论经济似乎已无关紧要,中共搞坏的经济目前无法挽救。 习近平刚讲的西部大开发未被提及 政治局会议专门审议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称这是习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会议未提西部大开发。 4月22日至23日,习近平刚到重庆短暂考察,并主持了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当时习近平讲话称,西部地区“举足轻重”;但一周后的政治局会议却只字未提。 不仅西部大开发没有被列入经济日程,习近平2023年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和2024年提出的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经济规划,都没有被政治局会议提及。 不到一年前,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在雄安、河北等地考察,并主持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江西南昌主持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上海主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在湖南长沙主持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当时,习近平讲话也称中部地区“举足轻重”。李强不断应召前往参加这些座谈会,发言表示顺从习近平。 这一系列纸上谈兵的区域经济规划,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属于拉郎配式的政治宣讲,实际很难真正推动,往往都是喊完口号就没人管了。此次政治局会议审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见,算是在落实习近平2023年11月30日的讲话,方案相当于拖了5个月,具体协调的官员应该很难办。 政治局会议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先行探路”。 长三角地区经济比其它地区要好些,算最有条件推进一体化发展,若长三角都难以做到,其它区域经济规划就更难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协调了5个月,暂时也只能说“先行探路”,实际还没谱。 政治局会议称,“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上海市要更好发挥带动作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扬所长。” 中央的区域协调领导小组看来协调不了上海,也协调不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只好把迟来的方案提交政治局审议,但一纸空文并没有多大作用,也只好“先行探路”了。其它的京津冀、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规划,更只能等待了。 三中全会的隐患 此次政治局会议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外界的各种传闻总算可以终止了,但相关的隐患并未消除,还可能增加。 三中全会应该会解除一系列落马中央委员的职务,包括秦刚、李尚福和一众出事的军队将领等,这对习近平来说自然难堪。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这些人被习近平亲自选中、高升,但不到一年就纷纷消失,习近平用人屡屡失当,如何向全会报告?腐败应该是处理这些官员的主要说辞,但10年反腐,却越反越腐,再难把责任往前推,习近平的权威势必遭受质疑。 三中全会迟迟不开,还有潜在的路线斗争显现。政治局会议称,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实际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指继续改革、放权,并继续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中国式现代化”是“自力更生”的代名词,经济“内循环”是其明显的标志,等于中共结束改革、重回计划经济,并收拢权力、主动与世界脱钩。两者互相矛盾。 此次会议还称,改革开放是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又一次重新升格了评价。之前,中共党魁为了压低前任们,曾故意把改革开放降格为“关键一招”。三中全会时间确定,改革开放又被重新定义为“重要法宝”,显示中共党魁在某种程度上被迫退让,至少在名义上还要拿改革开放做幌子,以平息党内的不同看法。 政治局会议还称,“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 中共内外走向衰败,是中共党魁快速向左转的结果,也是中共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选择,更是历史的一种必然。如今恶果凸显,中共党内反应强烈,中共党魁不得不又做出重新调整的姿态;不过,三中全会的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表明左右之争并未真正平息。 政治局会议还称,“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样自相矛盾。 政治局会议重提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三代表”、科学发展观,暗示不会否定前任党魁;但又称要贯彻习近平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恐怕让官员们犯难,从“习思想”中很难找出真正改革开放的思路,继续表忠的难度大增。随着三中全会到来,中共高官们又要忙着上演新的政治戏码了。 三中全会选在7月开,还可能有另一大隐患。7月是洪水肆虐的高发期,此时中共高官都进京开闭门会议,各地一把手都不会出现在抗洪抗灾第一线,中共高层若再批示“靠前指挥”,就荒唐了;民怨会更加沸腾。 2023年7月底,北京周边曾洪水泛滥,中共秘密下令水库泄洪,造成了涿州等地的人为大洪灾。中共高层指示官员们“冲在前”,自己却都离开了北京、前往北戴河度假。2024年7月,中共三中全会在汛期召开,搞不好会带来新一轮意想不到的政治冲击。 中共政治局会议泄露了经济实情,并继续展示治国无方,还可能再次自乱阵脚,这应该就是中共政局2024年注定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