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润美”潮和无牌小贩的出现打破了小贩发牌制度的平衡,不仅有牌小贩投诉他们妨碍了自己的生意,居民也对摊贩阻街表示不满。店铺不甘示弱加入店外经营,理由是“门前3英尺(0.9米)摆卖法令若强制执行,八大道一半商家将无法生存”。随着街头小贩、沿街店铺和行人之间紧张关系的不断加剧,问题日益突显。
在布碌崙八大道,街头小贩的增多引发了不少问题。小贩在商铺门口兜售相似的商品,行人图方便和便宜自然被小贩截留。面对不公平竞争,实体店在自己店门口出摊,先把柜台放门口,慢慢的在上面搭个帐篷,慢慢的在街道另一侧也搭台,慢慢的每家都这样。小贩也见缝插针占路,慢慢的行人发现无路可走了。
“这些人把街道当成了他们的商店,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纸箱垃圾的增多,再加上行人随意丢弃的垃圾,导致整个卫生环境变得很差。”正在倡导在八大道建立商业改进区(BID)的凌飞表示,无证小贩如果不加以整治,时间久了脏乱程度和安全问题会不断升级,八大道也就变成一个“混乱无序的第三世界”。
“我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调动执法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华人就是怕城管,你跟他们讲再多都没用。”凌飞说,但如果八大道效仿大陆的做法,派遣大量的城管来进行整治,可能就变成一种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有没有其他出路呢?
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表示,小贩这个行业不交租、不纳税、不给垃圾费,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获取利润,“钱”景相对容易,因此吸引愈来愈多的摊贩阻街逐利。
“但不管他做了多少生意,都跟政府没关。清洁工人、警察巡逻、公校教师的薪水从哪里来?而他卖了多少东西都不申报,等于没有收入,他还要申请政府的补助津贴、医疗保险,那政府是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陈作舟说,从政府、店家、居民、治安的角度看,小贩都需要进行管理。
纽约大苹果城:移民潮与苹果小贩
上世纪40年代,纽约的大街小巷也是一副小商贩随意摆摊的乱象。陈作舟提到过去的历史说,曼哈顿唐人街曾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后来在前市长拉瓜迪亚(LaGuardia)的领导下,进行了整顿,将小贩移至政府建造的市场区,其中最著名的是下东城的Essex市场。
根据旧时纽约公共市场部的报告,推车在1866年首次出现在喜士达街(Hester St.,今天的华埠香港超市一带),到了1900年,纽约已有2,500个露天摊贩,到1940年代拉瓜迪亚市长成立公共市场部门时,小贩的数量激增至大约14,000名。其原因是新移民大量涌入纽约,但接着而来的经济大萧条造成失业激增,小贩成为他们的一种生计方式,贩卖一些便宜的苹果或土豆。
1930年秋天,国际苹果运销商协会主席Joseph Sicker提出让人们卖“五分钱一个苹果”来谋生,据说解决了4,000到6,000人的就业问题。但由于小贩太集中,街上到处是苹果核,于是警察介入,禁止在很多地方卖苹果。到了1931年,没有了便宜的苹果,小贩没有利润,这个计划失败了。
为了解决小贩密度和竞争的问题,市长拉瓜迪亚提议建立一个室内市场,让街头小贩进屋。1940年1月,Essex市场开业,四层大楼内共有475个摊位。市场的经营一直延续至今,经过几次装修和扩建,现在由纽约市经济发展机构(NYCEDC)监管,里面都是固定摊贩,出售昂贵的手工奶酪、面包、农产品和肉类。
为了保护当地商家利益,拉瓜迪亚市长通过限制街头商贩的总数量,推行了街头小贩许可证制度,并在1945年将许可证数量限制在1,200张。此外,食品小贩还需额外获得卫生部门的许可。到1980年代郭德华(Ed Koch)市长时期,食品小贩许可证上限提高到3,000张,但一般商品类摊贩许可证被限制在853张,政府停发小贩牌已多年。
从拉瓜迪亚市长开始,纽约市的大多数市长都对街头小贩采取严管政策,例如加强执法(丁勤时)、限制更多街道、设禁摊区(朱利安尼)和提高罚款(彭博)。但彭博市长也在低收入社区增加了“绿色小贩”的许可证。在白思豪市长的任期内,市警不再打击街头无牌小贩,执法权从市警察局转移到市消费者局。现在亚当斯市长则把街头小贩的监管权转交给清洁局(DSNY)。
管理小贩:禁、放、疏导、改道
时至今日,小贩议题成为八大道华社的一个难题。究竟怎样管理小贩才算合理?有人说要严管,有人说要给人家活路,众口难调莫衷一是。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容长期拖延。
陈作舟表示,观察国外和纽约历史上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可以提供八大道参考。管理小商贩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严管、放宽、疏导等。
例如,巴黎实施了“提高违法成本”的措施;而纽约时代广场也曾经是一个肮脏混乱的地方,有很多现金交易,垃圾遍地,无照小贩、路边拉客、贩毒、盗窃及街头赌博诈骗等,警察总是在那条街上忙碌。通过市长中城公民委员会(Mayor’s Midtown Citizens Committee)的协调努力,成功让时代广场焕然一新。
其中的关键之一是中城执法专案组整合了所有执法工具,联合律师、调查员、检查员和城市规划师,寻找新方法消除非法商业活动,关键之二是政府与私人机构协调一致的努力。纪录片《战胜一切困难:42街》(AGAINST ALL ODDS: 42ND STREET)详细介绍了这个过程。
管理小贩的另一种方法是疏导,就像纽约曾经运作的Essex市场一样。该市场将街头小贩纳入管理轨道,建造了一个室内市集,其中的关键是引导顾客前往。然而,将街头小贩转移到疏导区(固定小贩市场)相对容易,但将他们的顾客引导至疏导区则困难得多。当顾客不跟随时,小贩就会重返街头。
最后,开放其它途径也是一个思路,纽约市有很多街头集市、农贸市场和跳蚤市场,将路边摊集中在一起,增加更多商业活动。例如,意大利人擅于向政府申请路段举办街头集市,几十年来,他们每年向政府预先申请主要街道的街头集市许可证。
陈作舟说,集市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案。华埠BID也举办了三年的夜市,但搞夜市,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厕所,二是要有水给食客洗手。
凌飞提出,八大道华人区的街头小贩密度过高,造成冲突和脏乱,可是七大道就没人。他建议将七大道和八大道的39街至65街路段改成一对单行车道,以分散小贩和车流。但他反对在这些路段加建额外的自行车道,认为市交通局的7/8大道改道案中的单车道会影响交通效率,而他的建议是将双向双车道改成单向双车道。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纽约华人生活网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