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新唐人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于2022年8月28日结束,这次比赛全部七个比赛项目金奖首次出现空缺。比赛结束后,针对金奖空缺、评选标准,以及传统武术的现状等,大赛亚太初赛专案经理、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王仲宇教授采访了大赛评委主席李有甫先生。以下是相关内容的问答。
问:这次选手们的表现如何?没有人拿到金奖的原因?
李有甫:整体来说选手们的表现是很好的,部分选手表现出了他们对传统武术的追求,他们也在向传统武术的师父们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武术被渗透、被破坏,是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他们抱着继承传统武术的心态,克服困难,来参加比赛——他们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好。
还有的人也知道自己练的是新武术,但是他也追求传统武术,也想怎么适应传统武术的要求,他们敢于面对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勇敢的做法,他们说回去怎么更好地学习传统武术,把新武术改掉,这也是非常可贵的。
这两种情况都是好的。
问:新唐人传统武术大赛的评选标准是什么,选手们有哪些不足之处?
李有甫:我们发现很多选手并没有仔细看大赛网站的评分标准。我们十四年来的评分标准一直没有变。基本原则都是传统武术所讲的:手、眼、身法、步法,加上精神、气、力和功夫这八个方面,就是传统武术的基本方面。
与此同时,传统武术又讲用法,它的用法表现在四个方面:踢、打、摔、拿,叫“四技”;还有十二形,它要表现出好看、优美,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动、静、起、落、轻、重、转、折、快、缓、站、立……一共是12形,“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轻如叶、重如铁、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站如鹤、立如松”,这样就是美,你站在那里弯弯曲曲的就不好看,所以说它有这样一个艺术性,有功夫,有用法,这些都在其中。
大赛的评分标准,用一种浅白的语言把它解释出来,可总结出以上八个方面。另外还有一条是:任何比赛套路必须符合该拳种传统武术特点。
因为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现代通讯发达,信息流通快,比如说电视、视频、YouTube、动作片电影,有人看到这个动作好就拿一个过来用;那个动作很好也拿一个用,结果这人的武术套路就失去了它本门派的拳种的内涵。
一个拳种创造出来,有它的心法、拳理和拳法,有其练习方法、修炼方法,还有它的秘诀,这都是要掌握的,风格独特。风格是哪个就是那一个。
传统武术的师父是不允许谁任意改动本门派的东西的。
比如八极拳。八极拳的练法很简单,就讲究功夫。但是功夫有其内涵,可不是说你看着简单就简单了,练起来是很苦的,也是不容易的。你很难往这里面加东西;加了东西就能看出来。你说你是哪一门哪一派的,那么你这门这派,什么时候来的?心法是什么?拳法是什么?你怎么练的?徒弟找师父,你得会找,你得弄清楚;师父教徒弟,也要负责任——是不是师父的师父这样传给他的?你和你师父之间要有一个明确的沟通,你学的这东西是不是未经改动过的。
现在有些人,他说他学的是传统武术,尤其是西方人,别人告诉他说是“传统武术”,他就以为是,结果他不知道那是新武术,他来参赛了,才知道是新武术。传统武术就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被渗透、被破坏,这个新武术的渗透很可怕。
希望武术界人士、能够继承传统武术的人抵制新武术,不让它渗透。但是怎么寻求呢?我们待会讲一讲。
问:金奖、银奖、铜奖在评分上的差异性,层次和境界上是怎样的评分方式?
李有甫:刚才说的那八个方面,它有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肯定是没有封顶的,越练越好的。最后真能够达到通神的境界,那是有的;跟人的信念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我们这次没有颁金奖,就是因为大家达不到金奖的标准,新唐人武术大赛是世界级比赛,得让全世界真正懂武术的人看过后说“这个评级还说得过去”。
因为形势已经不一样了,现在已经被破坏得很厉害了。为什么不容易拿到金奖呢?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达不到身法的要求;一个就是劲力,那个劲儿、力度、力量、发力,有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你参赛表演,你得表现出来。
新武术,比如翻跟头、强调快速、跳跃、用力,它是僵劲儿,它是为了速度的完成而用力,那个力量用不到你要发力的那个目标上。
所以这个劲力是要协调地发出来的。王教授你是力学教授、是专家,你知道这个力是这样的吧:它是合力,全身的合力,但是人体的合力还不是简单地把各种力量合在一起的那种合力,它是:练的时候要慢、要松、要静,神闲气定,心静如水,这个时候你站桩、打坐,做一个定式、一个姿势,你不动,那时间长了,你全身的气血、经络都能够在你这个动作当中循环开来,它全身都通了。那你换一个姿势,换一个桩,它又通了。往往一个站桩要站一两个小时,都是这样的。过去有些拳的站桩一站要好几个小时。站桩心要静,气要沉,所以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讲气沉丹田,凝神定气,调呼吸,都讲这个的,不是胸呼吸,不是急躁的那种呼吸。
那么这样培训出来的人,我们研究过他的站桩状态,他的肌纤维运动,每一条肌纤维,尽管我们很难计算,但是他的肌纤维比头发还细密、还多,几千万条肌纤维都得到交替的训练后,这个力量,重复这个动作,它就协调了,那么发出的力量就是一个整劲儿,完整的力量。如果你能够气沉丹田的话,丹田是人体的重心点,从腰这发力,武术的身法不是幅度很大的,它一发力你看不出来,但已经出去了,那看劲儿就出来了。
那么这个身法,表现出来的是柔中有刚,它不是紧张的,过去有些老师傅讲:“拳打千遍,身法自然”,那“千遍”还不是指一千遍、几千遍,你僵硬地打,也是不行,你还得会打,还得要有松有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跟拉弓射箭一样,你拉不开弓,就射不出箭;你这弓得是柔软的。
我看有些南拳,练错了,为什么呢?他张牙舞爪,大喊大叫,上来之后身体非常僵硬,那在战场上一碰就倒,为什么呢?身体僵硬得像木头,凳子一样,那推他也会倒的,要柔软的,活的东西,可以应变的,可以化开的……这个也不是几句话能表达出来的,但就是说,身法和力量的表现,行家是能看出来的,我们能看得出来,世界各国的武术专家都会看,若选手的表现达不到标准,也给他(她)个金奖,是不合适的。早期时鼓励大家参与,那时的金奖标准稍微低了点。
本届大赛,之前得过金奖的一些选手没来参赛,因为他们让别人也有机会得金奖,他们也就不来了;有的是他(她)明白了传统武术之后回去练去了。
还有一些修炼的人身居深山老林里练内家拳,他们不来参加比赛,他们练的是功夫,是不给别人看到的。
参赛选手们表演的是外家拳,是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这些做贡献,这是大赛给他们奖励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身法和大赛倡导的“武德”是什么样的关系?
李有甫:身法和发力、和力量有关系,和人的整体反应有关系,他的反应从哪里来呢?从人的心、思维、思想、精神、意识这方面产生的。
比如说练拳,过去的武术大师都讲过这么一句话:“你是练拳、打拳的,人家来了你不要想着打人家,你就想着:他打我我怎么办?我怎么把他的进攻化解掉?”
因为你练出功夫来了,到时候你就知道,他一来打你你就有反应了。比如太极拳推手,打不着、摸不着对方,这是有的,这是有一些方法可练习的。
但是现在,有些人上来就想打人,就想用力,用的是僵劲儿,他的心性在哪里?
心性好的人,练武术时不去想不好的事儿,不去想执著的东西,站桩、打坐,或者练拳、定式,这些基本功都是很静的,他的心也平静,没有什么不好的念头。
如果目标是为了保护善良、制止暴力,这是善念,那么他的身法能够更好。
拳练好了的话,身体会通。从经络、脑电波中能看到一点变化,都是通的,出现一个协调的、同步的现象,练武时发出的力量就更是这样了。
练武之人不论是出现了认识上的错误,还是行为上做错了,都不好。所以习武之人一定要分清善恶、扬善惩恶——这就是“武德”。
还有劲力和身法、拳种。传统武术的拳种的来历,你要保持住。因为传统文化是神传的。比如说,以前内家拳都说得出名来,谁传的,比如太极拳是张三丰传的;八卦是道家传的,修道的人传出来的;形意拳也是道家传出来的;包括一些外家拳也是修道的人在不同层次上悟出来的。
那么这些拳就逐渐地形成了一个入世的,为国家,为维护和平环境,就形成了外家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家拳是要达到修成神的目标,它不入世,也不显示出来,修炼人都知道,一显示(那功夫)就没了或受到其它惩罚,是很严肃的。
问:年轻的武术界人士今后要如何走回传统?有没有一些心态、观念上的要求?
李有甫:我刚才讲的就是,你现在首先要找到一个真正的传统武术师傅,你有这颗心,或者提高心性,你就寻求,不要急功近利,说“这个师父教,多少天就能拿到冠军”、“跟着那个师父,参加比赛马上就拿冠军”,这就不行,这个思想就不正。
各门各派有它的拳理拳法,高层次上的东西都是神传的,每一门派都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所以说,千万不要去乱拿别人的东西,各门派都有来历的。
真正喜欢传统武术的人,可以找新唐人咨询,如何去寻求、怎么学传统武术,即使现在还不能一步到位,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有这个心性标准,神都会教我们的。
今年我看到了一篇媒体报导,说纽约有两个警察,他们一直在学传统武术,他们转来转去发现新武术不能用,他们观摩了新唐人武术大赛后说,你们这里是传统武术。这是因为他们了解过,研究过才会知道的。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纽约华人生活网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