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3日到11月27日,大家将在网站、法拉盛的广告牌和公共汽车亭上见到很多关于“消除贫困”的广告。如何才能消除贫困,引发华人社区议论。
几天前,六家法拉盛社区服务机构宣布收到Robin Hood基金会158万美元资助,用来做“法拉盛脱贫”(Undo Poverty:Flushing)项目。这两个月的广告投放,目的是提高公众对亚裔贫困问题的辩论和认识,“正视贫困问题”。
根据六家机构3日在法拉盛发布的“贫穷: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新闻报导,法拉盛亚裔的贫困状况受到低估。纽约州参议员刘醇逸认为,首先要破除亚裔为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从而制定脱贫政策,在立法及预算分配上合理分配资源、解决问题。
但华人社区人士认为,贫穷不需要定义,为贫困正名无助于解决问题,把工作带回美国、就业、降低做生意成本,才是美国穷人最大的希望所在。美国不能继续挥霍无度,通货膨胀一定要停止。
登广告无助于脱贫
纽约中华总商会荣誉董事长于金山认为,登广告无助于脱贫,就像此前纽约州政府拨款1,600万美元给亚裔社区组织用于停止“反亚裔仇恨犯罪”,也是登广告宣传,但效果在哪里?“老人家每天坐地铁照样提心吊胆”。
他说,与其把158万美元打广告,不如分给穷人,教他们学电脑、学技术、学英文,才能脱贫。“如果他实在缴不起房租,你帮他付房租也是短期解决贫困问题。”
布碌崙博主凌飞也说,“与其花几百万美元去讨论,还不如给商家降低费用,就算分给老百姓也可以促进消费。”
“就算广告让大家认识到‘亚裔其实没有钱’,也影响不了亚裔什么,只会影响一件事”,凌飞说,但他可以理解刘醇逸想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在民主党中,他可能想把亚裔挤入民主党要照顾的范围内。因为一直以来,亚裔作为一个相对成功、勤奋工作的族群,证明民主党那套白人压迫少数族裔成功的说法,不成立。他们的目的,想竖立亚裔也很惨,才可以成功申请经费。”
越反贫困越贫困
凌飞认为,解决贫困就是靠就业,不可能靠分钱(派福利)。分钱不可能解决贫困问题。一个社会如何富裕起来,政府扮演的角色是创造机会,令社会的蛋糕不断做大,整体社会和民众参与做大富裕起来。
如果政府扮演终结贫穷的角色,政府来分蛋糕,凌飞说,“左派最大的问题,不是想着怎么做大蛋糕,而是想着怎么分蛋糕。其中很大一部分钱就浪费在分蛋糕的人身上,所以过程中产生巨大消耗,某种程度上也解决左派的就业问题,在官僚体系中拿到好处的是左派受益者。所以他们把消灭贫困,变成喂养一大批他们的票源出来。”
对此,于金山也认为,现在“反贫单位越来越有钱,反贫走上一个养贫、希望你穷的道路。”“打着旗号反贫穷的人都脱贫了,真的贫穷的人就没有脱贫。”
他说,美国向贫穷宣战,从约翰逊总统开始,已经反了60年,不能说没有正视,“到现在更穷。反贫对某些政治团体来讲,是把穷人当作选民,给你一点东西(福利),不给你解决贫穷的根本问题,然后你永远是我的选民。”
政经评论人士陶瑞说,美国的脱贫政策多年来收效甚微,可以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解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的福利政策只会使贫困固化。而长期以来,扶贫都没有重视授人以渔。
“向贫困宣战”60年后 何去何从?
在约翰逊向贫穷宣战一甲子后,许多美国人认为,这场战争大体上宣告失败。现在美国的通胀达到41年来新高,美国未来将何去何从?
于金山说,通货膨胀一定要停止,餐馆不可能每个月调整餐牌,只能减少利润,老百姓财务压力大,退休老人更是没话讲。“美国的整个经济政策是错误的,如同沙上盖屋,不管怎么盖都不稳,不是真的从事美国的基础工业、寻求一个坚固的基础,而是短线操作。”
他说,美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老百姓具有创意,而且天然的环境是上帝给的福地,只要脚踏实地做,可以做世界的工厂、世界的农厂、世界的银行,都可以做到。美国的粮食、工业、人民的创新力、工作能量,都是世界第一名。如果美国决心要做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比,例如二战时,美国在三个月之内就将美国的军工业动员起来。
“可是现在,美国不做工厂,又不做农场,又不做发明,光搞这个金融服务,都是很空的东西。如果大家都不用美金了,美国立刻就垮了。”于金山说,美国过去几十年搞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因为东西便宜,进口货物回美国赚大钱,这都不是长远的计划。“因为世界并不是世界村,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你的朋友,美国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于金山:“现在美国还可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有雄厚实力,虽然衰败,还不至彻底消亡),但如果美国继续这样挥霍无度,你再过50年还得了?现在已经没有黄金做后盾,现在是用美国国力做后盾。这个国力如果没有生产力,没有创新力,那你怎么做后盾?”
凌飞也说,从历史看,“美国的就业缺失,就是左派搞的全球化造成岗位丢失。第二,左派也不愿意你成为努力工作就业的人,那他们的票源就丢失了。”
他认为美国左派解决贫困的做法和大陆相似,把一个问题变成学术名词,“围绕这个学术,这下就可以花很多钱。因为这不再是解决问题了,而是如何讨论名词的问题。就像大陆把‘失业’改称‘暂时离职’或‘灵活就业’,有什么用?你不能改变就业的本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纽约华人生活网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