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俄乌战争中的亲俄立场,中共出现前所未有的外交危机,体制内也有批评声音,当局试图突破困境的所为也并不获看好。观察家认为,中共党内出现了路线上的矛盾,俄乌战争成了北京当局一场恶梦。 王毅突访南亚被指“白忙一场” 中共外长王毅3月22日到访巴基斯坦,然后在24日先访阿富汗,25日又造访印度,会见印度国家安全顾问,26日起又对尼泊尔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但对阿富汗、印度和尼泊尔的访问事先没有公布。 由中国富商马云控制的英文《南华早报》引述观察人士的话表示,这次未经宣布的访问非常不寻常,部分原因是北京担心外交孤立。报导并称这是中国处于“某种危机管理模式”,与中共二十大前要确保国际形象不受损有关。 王毅到访印度之前访问了巴基斯坦,他就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支持巴基斯坦。印度外交部对他进行公开点名斥责,“我们拒绝中国(中共)外长王毅无故提及印度”。 资深媒体人、《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对大纪元表示,从实行战狼外交开始,中共已陷入全面的外交孤立,进入了外交危机管理模式。特别是这次对侵略乌克兰的俄罗斯的支持,搞两面派的手法,引起世界的公愤。 “它总是要拉它的朋友圈,比如说支持它的巴铁,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现在王毅把阿富汗塔利班这个被全世界所垂弃的恐怖组织政权,拉进自己的朋友圈,对它伤害会更大。” 王维健说,这两年那个印度跟中国关系恶化,为什么它还要去拉,就是因为在俄罗斯的问题上,觉得又有了共同的立场。但印度亲俄罗斯是依靠俄罗斯的武器来对抗中国。 陈维健说,中共这种功利主义的手法,使外交关系会走入一个死胡同。这些国家也随时会跟它翻脸。 台湾国策研究院基金会执行长、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对大纪元表示,王毅这次到印度是意有所指,其实是白忙一场。因为印度的军火交易根源就是因为俄罗斯跟印度,一南一北要牵制中国。另外印度的外交传统就是不结盟,不是说挺俄就挺中国。还有印度是民主国家,其决策模式就跟中国和俄罗斯完全不一样。 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则表示,中共外交重点拉拢的印度、韩国与沙特,包括王毅出访塔利班和尼泊尔,无一例外都是亚太国家,而且都是对中共地缘政治有重大价值的国家。其中印度、沙特和韩国又都有与美国保持距离有不同程度隔阂的国家。中共的这个动作,更多的是分化美国盟友,为未来组团对抗西方在未雨绸缪。 他说,受俄乌战争的影响,未来的新冷战很可能将呈现“欧美VS亚洲”的格局。中共自己很清楚,其伪装的中立实际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仅能维持与西方表面不破裂而已,新冷战的集团对抗迟早要到来。 “中俄关系有底线”专家:不可信 2月4日,习近平同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随后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中俄无上限的关系。声明说,“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习近平面对“最好的朋友”作出的表态,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陷入僵局,让北京处境很尴尬。 俄罗斯发动战争后,美国已经警告说,如果北京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提供实质性支持,或者在西方大规模制裁的情况下为莫斯科提供经济生命线,将会招致重大后果。 在中共内部,似乎感受到“中俄合作无上限”这一表态挥之不去的有害效应。中共驻美大使秦刚3月23日对中共官媒凤凰卫视的表态说,中俄合作没有禁区,但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基本准则”。 陈维健对大纪元表示,秦刚的说法是中共两面派的手法,不能信,“不过是在形势逼迫之下的一种阐述而已”。 陈维健说,中共已经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真的朋友,“你亲俄罗斯这个支持也是两面三刀的手法。因为你对西方国家、在美国又要装好人,表示我们也不会给俄罗斯经济、武器、军事的资源,我们也对乌克兰要进行人道的援助。普京又不是傻子。” 郭育仁则认为,中共在俄乌战争的所有反应根源都在2月4日与俄罗斯的签约,中国在整个战略态势上是被动的,完全被俄罗斯牵着鼻子走。 郭育仁说,3月8日王毅就说条件成熟,中国会去介入调停。但是俄罗斯的谈判条件一直在变动,因为军事目标有没有达成,中国很难等到条件成熟,因为如果俄罗斯达成了的目标,当然不用中国介入调停。“中国要介入调解,一定是俄罗斯打不赢,所以到今天也等不到时机成熟。战争如果长期的话,会让中共这种尴尬的角色一直不断的延长。” 就亲俄政策内部现反对声音 在中共体制内,对于当局亲俄政策,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 中美印象网站3月25日发表前“影响力中国网”总编辑、北京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苏小玲撰写的文章,批评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民意及舆论一面倒挺俄贬乌,是一种隔岸观火、以此取乐的变态心理。 3月11日,中共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胡伟,在《中美印象》发表一篇题为“俄乌战争的可能结果与中国的抉择”的文章,反映了中共体制内存在反战声音,但文章在国内遭封杀。 这篇文章预测俄乌战局,指普京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俄罗斯陷入困境。作者提醒中共当局,不能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绑在一起,要尽快切割,否则将遭遇美国和西方的围堵而更加孤立。要避免两头不落好,放弃保持中立,选择世界主流的立场。并称“这一立场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也是有利的”。 2022年3月21日,《纽约时报》在文章中采访了《中美印象》的主编刘亚伟。刘亚伟说,俄罗斯的战争和随之而来的西方制裁会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把自己吊在俄罗斯的树上,我认为这就像自杀,”他说,“至少是经济上的自杀。” 刘亚伟的哥哥是中共国防大学原政委、原中共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刘亚洲,去年底传出消息被习近平“内部控制”。 3月26日,亲共海外多维网发文,称“俄罗斯在战场上损失惨重,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中国怎么办?这是一个摆在非常重要、也非常棘手的艰难选择”。 作者除了提到国内一部分人“迫切希望按照美方意愿,把中国在战略上与俄罗斯绑到一起推到西方的对立面”,但同时重点批评,中国有一些用心深远、埋藏极深的“俄毛”们,“拚命以俄罗斯所谓的“战略重要性”出发,以“俄罗斯不能倒”为逻辑基点,推导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如果俄罗斯战败,普京会倒;如果普京倒了,下一个总统上台会亲西方;如果亲西方的总统上台了,下一个被西方围剿的就会是中国”的结论。” 这篇文章没有点名哪些人是“俄毛”。 郭育仁表示,这些中国学者不是纯粹学者,他们很多实际上是官员,代表中共内部有两派不同的意见。 他分析说,中共当局现在对俄乌战争的基本态度没有变,说不是一个侵略战争,秦刚的“中俄关系有底线”的说法只是权宜之计,要减缓减缓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表态的压力。 他认为,现在问题严重的是,中国国内出现了路线上的矛盾,有一派认为中国终究还是必须得面对美国来的压力,所以俄罗斯就是必要的,不能弃俄罗斯不顾。另外一派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性制裁,现在是一个战略机遇点,必须向西方世界靠拢。 专家:俄乌战争成北京的外交恶梦 郭育仁认为,俄罗斯的问题现在变成了北京当局的恶梦了。2月4日普京到北京去的时候,习近平当时想要打通俄罗斯,彰显他在外交政策上面有作为,结果搞到最后变成陪着夫人又折兵。 他说现在中国担心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几乎是全面性的制裁,会外溢到针对中国,因为西方怀疑中国是暗助俄罗斯。另外中国要避免全世界的主要民主国家对乌克兰的同情心理投射到台湾,现在许多国家的国会都已经通过决议关注台海的局势,这也是北京非常不愿意见到的。 他认为如果这些事情产生连锁反应,会冲击习近平今年底谋取第三任,加上中国从去年开始,经济就不断下行,今年保五的可能性都很低,内外交困。“从3月底开始,一直到中共二十大大概七个月,习会很难过,所以才会有王毅这次无谓的挣扎。”他说。 陈维健认为,习近平把押宝押到俄罗斯,现在看来是押错了,他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加上中共清零政策闹得天怒人怨,不但对中国的社会构成祸患,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过他认为只要中共内部没有人敢公开提出这些问题,习近平二十大连任就还有可能。 |